译文及注释
译文
英勇威武的王师,挥兵东征灭殷商。
周道光明形势好,故有死士佐周王。
有幸承受天之宠,勇武之士投武王。
武王用他去伐商,为国立功美名扬。
注释
於(wū):叹词。此处表赞美。铄(shuò):通“烁”,光明辉煌。王师:王朝的军队。
遵:率领。养:攻取。时:是。晦:晦冥,黑暗。
纯:大。熙:兴,光明。
是用:是以,因此。介:助。
龙:借为“宠”。荣,荣幸。
蹻(jué)蹻:勇武之貌。造:诣,到。一说借为“曹”,众,指兵将。
载(zài):乃。用:以。有嗣:有司,官
鉴赏
《酌》是《大武》五成的歌诗,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酌》,告成《大武》也。”(关于《大武》的详细介绍,可参看《周颂·我将》一篇的鉴赏文字)《大武》五成的乐舞表现的是周公平定东南叛乱回镐京以后,成王命周公、召公分职而治天下的史实。当时天下虽然稳定,但仍不能令人放心,所以成王任命周公治左、召公治右,周公负责镇守东南、召公镇守西北,即所谓“戎狄是膺,荆舒是惩”(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)。楚先祖熊绎此时受封于丹阳(今秭归附近),为子爵,盖亦有协助镇守江南的用意。就《酌》诗的内容而言,前五句是成王歌颂王师的战绩,并对统兵出征的统帅表示感激之情,也就是感激和歌颂周公。后三句是成王任命周公、召公分职而治天
创作背景
《周颂·酌》大约作于西周初年。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酌》,告成《大武》也。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。”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它是《大武》中的一个乐章的歌辞。《大武》原作于周武王伐纣成功告庙之时,当时只有三成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下):雅颂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782-783
2、
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694-695
简析
《酌》是一首杂言古诗,为一篇歌颂周武王战胜殷商,建立丰功伟业的赞歌。全诗一章,一共八句,前六句歌颂周武王克商立国之功,后二句祭告周朝祚胤永锡,以慰先王。此诗多赞美之辞,语言典重板滞,词语庄重严正,具有结构松散、不分章、不叶韵等散文化的特点。
汉广
诗经·国风·周南〔先秦〕
南有乔木,不可休思;汉有游女,不可求思。
汉之广矣,不可泳思;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
翘翘错薪,言刈其楚;之子于归,言秣其马。
汉之广矣,不可泳思;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
翘翘错薪,言刈其蒌;之子于归,言秣其驹。
汉之广矣,不可泳思;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
狐假虎威
战国策〔先秦〕
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狐曰:“子无敢食我也。天帝使我长百兽,今子食我,是逆天帝命也。子以我为不信,吾为子先行,子随我后,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?”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兽见之皆走。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
伯益知禽兽
佚名〔先秦〕
帝颛顼之孙,曰女修,女修织,玄鸟陨卵,女修吞之,生子大业。大业取少典之子,曰女华。女华生大费,与禹平水土,已成,佐舜调驯鸟兽,鸟兽多驯服,是为柏翳 (伯益)。《史记》
伯益知禽兽。《汉书》
帝曰:“若予上下草木鸟兽?”佥曰:“益哉!”帝曰:“俞,咨!益,汝作朕虞。”益拜稽首,让于朱虎、熊罴。帝曰:“俞,往哉!汝谐。”《尚书》